焦树强、杜小泽: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以兰州理工大学为例

时间:2024-10-11 19:56 来源:太阳能光热联盟
9月11~12日,由win德赢网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共同主办,恒基能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山东爱能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特别协办,中关村新源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服务中心、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承办,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热发电专业委员会等单位支持的2024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在甘肃省敦煌市成功召开。大会旨在推动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发展与产业化进程,得到了来自政企学研用等多领域720多名代表的积极参与。
大会邀请了兰州理工大学副校长、国家杰青、焦树强教授和长江学者、兰州理工大学杜小泽教授作了题为《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以兰州理工大学为例》的特邀报告。
报告表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太阳能是地球表面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体系中的主导能源。太阳能光热发电具有大规模、高效率的特征,可进行太阳能全光谱吸收与转化;基于传统热力学循环热功转换,发电效率随聚焦温度提升的原理清晰、技术成熟。而甘肃省太阳能资源得天独厚;甘肃酒泉光电储量近20亿千瓦,是全国最理想的光热发电建设区域之一,使酒泉成为新能源领域的国家名片。大力发展太阳能热发电还将带动前沿储热材料、先进储热技术、高端输运与动力装备等众多新能源业态。
兰州理工大学作为甘肃省、教育部、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形成了太阳能热发电产学研校企合作的学科基础,一是建立从高温储热材料、前沿储热技术到先进系统集成的完整链条;二是我国第一个水力机械专业,成功研制核电主泵、各类石化泵;三是全国唯一阀门高教与科研专业:熔盐阀、核级铅铋合金调节阀等。
报告指出,塔式集热太阳能光热发电关键技术方向主要有:
1. 低遮挡率、紧凑式集热镜场;2. 面向超临界发电的新型集热器;3. 大规模、低成本高温熔融盐储热;4. 高温熔融盐输运与换热装备国产化;5. 大型光热电站安全、高效、灵活运行。
报告指出,提高太阳能光热利用效率的核心是提高介质储热温度。兰州理工大学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团队下一步的工作主要为粒子式太阳能吸热器(PSR)技术与开发。作为新一代太阳能集热技术,粒子式太阳能吸热器储热有望突破1000 ℃,其颗粒吸/释热辐射为主,同步光谱调控到后端应用全过程。
附: 报告全文

热点排行榜

推荐图文